中国航空报讯:天边褪尽晚霞的最后一抹酡红,航空工业制造院航空系统连接件党员研发创新团队负责人吴为心里氤氲着满满的喜悦。项目研制工作又有了重大进展,这是新年给予他的最好礼物。
那一年,制造院航空系统连接件党员研发创新团队破茧而出,吴为带领团队成员承担相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新产品设计研发工作,实现从跟踪仿制到自主设计的跨越。作为航空领域核心发展技术之一,“卡脖子”风险巨大,吴为和党员团队决心一战。
起初,参研单位众多,几乎涵盖了航空领域各主机厂及国内相关优势单位。然而,在真正实施时,各家需求不同,意见难以统一。“不能再拖了!”吴为把心一横,坚持确定建议书框架和研究内容。接下来的7个昼夜,办公室成了项目组成员的临时小家,建议书终于按时提交。
总结会上,张荣霞揉了揉红肿的双眼:“接下来我们还是要……”话未说完,微弱的鼾声响起,筋疲力尽的吴为靠在椅背上踏实地睡着了。大家相视一笑,谁也没有再弄出声响。
项目顺利通过立项评审,新的战斗打响了。
天色渐亮,创新团队的成员们便拿上唯一的行李——笔记本电脑,搭乘早班飞机赶往阎良。沟通、研讨、试验……到达目的地,他们径直走进工作现场。时间的脚步太快,眼看傍晚天际的白光慢慢退成浅绛,他们又匆匆赶回北京。
深夜,吴为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这个参数应该改一下”“这个还需要再验证”……热烈的讨论,打破夜的寂静。日复一日,早出晚归,党员们说:“那阵子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我们也不觉得累,只想着尽快完成任务。”
在汗水的浸渍中,研制工作顺利完成,创新团队收获成功,尽享喜悦,越战越勇,先后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
新年伊始,勇开新局面,奋斗正当时,党员们个个精神抖擞,迈着刚劲的步伐,目光如炬,加速奔跑,昂首站上新高度,迎接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