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与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共同主办的2023大宗商品市场形势分析会暨会员单位座谈交流会在京召开。在以“机遇和挑战——大宗商品市场回顾与展望”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上海钢联研究中心总经理魏迎松做了主题演讲,对2022年钢材、铁矿石等金属领域大宗商品市场整体情况和2023年市场趋势分别做出分析与预测,并对如何应用产业大数据给出建议。他预测,2023年钢材市场整体将维持较低利润水平;面对金属领域大宗商品出现的问题,建议在整体供需匹配调整等方面做更精细化的管理。
从金属领域来看,魏迎松认为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离不开两个要素:一是计价单位即货币政策的变化;二是产业基本面里的格局——供应和需求的变化,尤其是供应和需求不匹配,极大的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利润分配。可以明显看到,在有色金属中,钢材和铁矿呈现出供需的格局不同。即使宏观背景相类似,单价格出现分歧:
在铁矿石领域,铁矿石的供应尤其是国内铁矿石的供应下降,导致了国内铁矿石2022年末和年初相比将近2,000万吨的减量。铁矿石价格跌幅比较大,但铁矿石的利润依旧非常丰厚——尤其是四季度以来,因为钢厂相对稳健的生产,国内的铁矿石供应不及,加上国外的投资投机因素影响,使得国内铁矿石的价格迅速上涨,矿石分配利润在整个产业链里依旧保持高位。从整体发展趋势上来看,短时间里需要抑制矿石的价格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从铜市场来看,铜的国内产量去年增长了3.6个百分点,消费增长了5.8个点,消费的增长超过了产量增长的幅度。但是因为国际大宗商品的年度均价呈现弱势下跌,相对于黑色金属来讲,铜的跌幅已经非常小了。按照统计,整体铜的指数价格2022年同比下跌了1.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尤其是美联储持续加息带来了整预期的改变。从铜的基本面上来看,整体支撑比较强,尤其是基础建设比如一些新能源电网设备改善,让铜的消费增长高于产量增长,事实上铜的整体产业链利润收缩并不多。
对于铝,中国铝占全球的半壁江山。国外因为天然气价格高涨幅度大,推升了电解铝的成本。在国内,煤的价格非常高,2022年整个冬季煤的价格均价涨了25%,反映到电解铝上价格全年只涨了5.3个百分点,利润还是有一定的收缩。从基本面供需来看,中国2022年的电解铝产量比2021年增长了不到3.8个百分点,消费略有增长,由此可见供需格局不好的环节里,利润下降较为明显。
展望2023年,魏迎松认为钢材市场的整体均价还会有一定下跌,但跌幅不会太大。“均价跌幅大概在5%,价格的整体运行区间预计在3700元~4700元之间,也就是说当下我们看到的钢材的价格基本上处于中间稍微偏高一点的位置。我们认为整个行业的利润在2023年会有一定的修复,还可能维持一个相对低利润的水平。”魏迎松谈到。他分析,其原因是2023年钢铁消费预计略有增长,产量稍微下降,但出口的占比依然比较大;此外不管是铁矿石还是焦煤、焦炭的价格,会因为逐步修复的供需改善利润分配,进而形成成本下移,带来钢价整体下落。
从铁矿来看,魏迎松认为今年的整体均价应该在95至100美金左右,年度均价可能下跌20%。主要原因是全球供应过剩,不管是澳大利亚、巴西还是印度供应会有一些增加;在消费端,国内和国际都有下降,所以预计整体会逐步转为过剩,全年均价会相对于2022年有所下降,下降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宏观层面的影响,尤其是欧美的经济衰退对大宗商品的影响。从基本面上来看,供需基本良好,不管是供应和需求预计还有稳步增长。
在铝市场里,整体均价会有明显下跌,原因和钢很相近,就是因为成本重心的下移。不管是动力煤还是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下降,都会导致整体成本价格大幅压缩。从供需格局上来看,目前看不到太多的向好因素。
如何解决目前大宗商品整体存在的问题?魏迎松以从事产业研究的行业信息机构视角来看,认为在整体供需匹配调整等方面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比如在钢铁领域里面对产量、区域、品类的压缩等等。在铁矿石领域,建议继续加强金融防范,防投机。在有色金属领域里,矿产资源对外依存较强,建议将铝土矿的经验向其他领域复制推广,进而维持整体大宗商品的市场稳定。整个产业链利润在持续收缩,所以行业里从事贸易的群体面临的压力会更大一些,尤其是在一些资金的信贷利息上,民企需要有政策的支持和倾斜。
最后,魏迎松介绍了产业大数据的价值和上海钢联的业务。他指出通过产业大数据,可以看到整个行业的格局,可根据经济结构的变化、数据运用场景的变化来进行明确的战略规划和市场规划,切实提升产品竞争力。他还建议企业与时俱进,加快数字化采购营销管理以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李勇昭与中储无锡物流中心总经理杨飙、五矿发展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部部长贺宗春、天津港综合保税区招商负责人李孟玉、隆众资讯副总经理边玉鹏等也参与了圆桌对话,并就2023年大宗市场形势及企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